上海環境與(yu) 能源交易所(SEEE)周六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自一年前推出以來,中國全國碳市場的總交易量已達到1.94億(yi) 噸,這是全球溫室氣體(ti) 排放量最大的交易市場。
碳交易是買(mai) 賣排放二氧化碳或其他溫室氣體(ti) 許可證的過程,僅(jin) 限於(yu) 擁有此類權利的指定排放者。
中國國家碳市場於(yu) 2021 年 7 月 16 日啟動,是國家減少碳足跡和實現排放目標的重要計劃,目標是在 2030 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並在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
專(zhuan) 家指出,預計市場將包括更多來自排放密集型行業(ye) 的企業(ye) ,並且隨著企業(ye) 提高綠色意識,交易將越來越活躍。
2021 年 7 月 16 日,位於(yu) 中國東(dong) 部上海市的上海環境與(yu) 能源交易所 (SEEE)。
碳中和意識的增強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敏周六在中國東(dong) 部上海市舉(ju) 行的中國國際碳交易大會(hui) 上指出,過去一年,碳市場總體(ti) 運行平穩,交易價(jia) 格略有上漲。
趙說,碳價(jia) 在第一個(ge) 交易日開盤為(wei) 每噸 48 元(約合 7.1 美元),最近一直在每噸 60 元左右。
中國全國碳市場啟動以來,碳配額累計交易量超過1.94億(yi) 噸,累計交易額近85億(yi) 元人民幣(約合12.6億(yi) 美元)。
第一年市場包括2,162家發電企業(ye) ,涉及約45億(yi) 噸二氧化碳排放量。市場於(yu) 2021 年 12 月 31 日結束了第一個(ge) 合規期,合規率達到 99.5%。
根據生態環境部總體(ti) 規劃,中國“十四五”期間,2021年至2025年,全國碳市場將覆蓋發電、鋼鐵、建材、有色金屬、石化、化工、造紙和航空,共有約 8,500 家大型排放密集型企業(ye) 。
2021 年 5 月 14 日,風電有助於(yu) 減少中國東(dong) 部江西省吉安市的碳排放。
碳相關(guan) 服務激增
“全國碳市場的最大影響在於(yu) 提高高排放企業(ye) 及其管理者的碳中和意識,”中碳創新投資副總經理孟炳展說。
全國碳市場推動了中國核證減排量(CCER)交易的增加,企業(ye) 通過植樹造林或采用清潔能源技術等方式自願減排。
SEEE數據顯示,2021年CCER累計交易量約1.7億(yi) 噸,同比增長約1.7倍。
“碳市場設定的價(jia) 格發出了一個(ge) 明確的信號,即排放成本應該被考慮在內(nei) ,”孟說,並補充說,一些公司甚至將減少的排放視為(wei) 利潤。
鋼鐵行業(ye) 在線商業(ye) 信息平台 Steelhome 總經理吳文章表示,中國的碳目標意味著行業(ye) 的重新洗牌。“未來,能夠實現超低排放、環保生產(chan) 的鋼鐵企業(ye) ,才能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2021 年 11 月 21 日,世界上最大的鋼鐵集團中國寶武鋼鐵集團在中國東(dong) 部的上海市。
全球最大的鋼鐵集團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正在其綠色低碳項目之一中探索使用氫氣為(wei) 其冶金過程提供動力。
該項目已完成前兩(liang) 個(ge) 實驗階段。第三階段的實驗將標誌著開始達到計劃的碳排放量減少 30% 以上的能力。
建築行業(ye) 碳相關(guan) 服務商Xoeytech CEO沉義(yi) 柱表示,雖然該行業(ye) 尚未納入全國碳市場,但房地產(chan) 行業(ye) 和行業(ye) 供應鏈的龍頭企業(ye) 正在不斷增加。過去一年對低碳解決(jue) 方案的需求。
根據企業(ye) 信息提供商天眼查的數據,中國有9800多家企業(ye) 提供碳相關(guan) 服務,其中1800多家是去年成立的。今年迄今已設立此類企業(ye) 800多家,同比增長19.4%。
(新華社報道)